《开学第一课》:“娘炮”的时代之争

文/朱宇婷 责任编辑/袁媛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9-09-23浏览次数:2373

新闻:9月1日,《开学第一课》节目播出后,因节目中邀请一众当红“小鲜肉”引起吃瓜群众的热议,“请不要让这些不男不女的影响下一代”“少年娘,则国娘”……一时之间各种评论充斥于网络,网友们在线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新京报9月1日


网友评论:@聂周胜:听说2018的时代特点是广告和娘炮?



本刊评论:舆论对于“娘炮”的讨论好像从未停止过,每次的结果都是双方各执一词,最后不了了之,而对于这个话题的热衷程度,让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现。在这次《开学第一课》节目播出之后,作为嘉宾的小鲜肉们,又一次成为了大众讨伐的对象,娘炮之争再次提上日程。

不少家长在被硬性要求陪同孩子看完这被广告流量充斥的“圈钱”第一课之后,在朋友圈痛斥“少年娘,则中国娘!”随后,新华社发文斥责娘炮现象,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审美,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全自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紧接着,人民日报回应到,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更应该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而不仅限于对于外表的过多关注。此后,各大媒体也纷纷对所谓的“娘炮”现象表态,娘炮之争一时风头无二。

其实“娘炮”云云,本质上是以歧视性的语言来批评男性媲美女性特征的性别观,当然有歧义,但也绝对不是思想正确的词语,是带有贬低意味的。一味的将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隔离开来未免太过狭隘,五大三粗就是阳刚男性了吗?斯文清秀就是柔弱女性了吗?实不能一句话作结。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为此发出声音的父母们,他们是担心孩子的未来,是担心媒体环境给孩子带来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今天的世界,传媒对人的影响太大,而青少年又是最多接触传媒的人。所以,重点并不在人人吐槽的年轻演员们,而是在于媒体,作为传媒需要有常识,有观念,有分寸,有历史视野。央视审美,早已不是自己的事,是大众的事,就要有良知;教育部开课,不是为少数人开课,是所有孩子的课,就要有责任。

保护男性文化的多元化,这是社会的文明,一味地批判粉黛少年们的女性化,指责他们没有做好合适的样板,带偏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自然是错误的。央视作为官方主流媒体,应该做好正确的引导,性别平等教育的缺失与个体自我意识的稀薄的背后,是众人对性别歧视的麻木不觉,是传统二元观念的束缚和压迫。

在这样的性别话题之下,我们需要多元平衡的教育和审美。不是男生就该是“男生的样子,女生就该是“女生的样子”,而是不被身份、性别、权力、阶级以及外界所谓的客观标准所影响,你想成为什么样,就成为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