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困在“学生思维”里成长

文/郑芷萱 责任编辑/朱宇婷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9-09-23浏览次数:565

很多初入职场的学生们,带着一身未经世事的小白气息,理所当然的成为一名伸手党,等待着被安排的命运,不主动承担责任,只是一味觉得不是自己的问题。想要迫切证明自己,欲望却高于真枪实干的能力。总以单线条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简单地臆想自己只要努力完成了就一定会有预期的效果。可现实却残酷背道——

没有人有教会你的义务,你的玻璃心也只能自愈,“努力不一定成功”,世界从没有天经地义,只有你尚未摆脱的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究其原因,首先是十几二十年被动接受式教育遗留在学生身上的习惯,从学校为你排的课程,到老师为你画的重点,都是一件一件安排好的,你只需按部就班。如果能稍费心力,你或许就能取得成正比的成绩。而作为一个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没能将从前的学生思维转为社会思维,从前你交学费换成果,你不用承担过高的代价,你的学与不学都不能抽刀断水你的生活,现在你付劳动换成果,你的不努力你的错误像荆棘一样随时会割破你生活的稻草。

在家庭上,父母亲力亲为给他们衣食无忧的生活,坐在校园的羊圈里,乖巧而没有忧患意识,等到踏入社会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如狼似虎,你的伸手意识,你的依赖情节,都无计可施,曾逃避过一时的问题浮出水面。前段时间“中国式家长”一款游戏火热其背后也反映了中国式家庭教育,随着生活物质条件的丰富,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甚至于不仅仅停留于素质教育时期,大学父母为维护自家孩子与校方发生冲突、千里迢迢赶往学校查看孩子等等是社会上大部分现象。

再者,与国外教育理念相比,中国应试高考模式下对“分数”的重视,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对于“学位”的趋之若鹜都无形中更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办事能力与实践经验薄弱。许多高校名校毕业生被称为“利己主义者”,自我意识强而对工作上不主动,从小在努力就会成功的成绩光环中,面子薄而眼高手低,面对工作上付出的努力被否定,上级的质问,往往心里世界极易崩塌。在社会大环境中,应试教育以及当今家庭教育时代特征下,从小被事无巨细地安排,常年生活在温室,缺乏风吹日晒的锻炼,但到了面对社会时又全权交由学生自己,此时,没有心理准备的学生党就很容易在进入社会后会发现从前三观被打击碎,重建。

但不同于稚气未脱的孩子气,学生思维在某些时候又是不置可否的。在学生时代,耳濡目染下各自养成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培养了爱学习的习惯,这种学习精神虽说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但在工作中稍加转化,分清场合又可变为不可多得的技能。如此,对工作投入、努力进取但也有正确面对得失与结果,或不盲目努力,学生思维添上机灵的转轴再运作起来。“自我意识”、“伸手党”……这些太过于标签化的词汇,给学生党以偏概全地扣上帽子,但非黑即白的情商直线思维不适合工作却适合社会正义,努力上进远比碌碌无为要好,没有绝对的是非,过分解读或类群化都是畸形观点滋生的催化剂。宽容“学生思维”的遗留者,却不纵容在这个思维里跳不出来,残酷的现实社会还是没有人会为这个思维让路,困于其间会成为社会竞争的牺牲品,走出舒适,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