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一时的“小确丧”:抓取人心的营销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数:582

作者/吴杨 责任编辑/李婷


“小确幸”之后又出现了“小确丧”,对比“小确幸”,“小确丧”是一种弥漫在日常生活中微小而确实的颓丧,它是一种内心感受,是稍纵即逝的感觉内心被掏空。孕育“小确丧”茁壮成长的文化土壤是“丧文化”。


丧文化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巧合,而是特定环境下的生成。其实“丧”这一情绪已经存在许久,只不过在近期由于被企业主激活、被广大用户推上了风口浪尖,“今天,丧了吗?”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UCC咖啡的“丧”营销海报在Facebook火爆到“丧茶”快闪店的朋友圈刷屏,再从“Moonleaf月葉”的消极杯到“试物所”打造的“丧”系列酸奶,“丧文化”开始被广大民众关注,也逐渐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营销手段,“丧”营销成为热议的话题。若要追问“丧”营销如此火爆的原因,则需从其本源丧文化起。


丧文化大多都是出自个人的内心感受,同时这种感受也大多产生于80后、90后人身上相比于二十世纪年轻一代来说,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更是艰难,在这艰难的背后则是数不尽的“丧”。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丧”是社会压力与日俱增下年轻人对于环境的一种反应,是一种放弃生活的精神状态。一则是因为生活在快节奏的二十一世纪,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也在以一定的比例增长,同时各个职业的技术性、知识性、对口性增强,这些使得正在寻找工作或者说已失业正准备调换工作的80后、90后的毕业大学生陷入了绝望之中再加上父母双方给予的压力,同龄人异样的眼光,自己内心的痛彻心扉尤如三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了年轻一代人的身上。外界给予的压力总是能够使人暗自神伤,生“丧”。


二则,当代人越来越看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注重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别人眼中的自己与现实的我不一样时,则一股失落感油然而生,“丧”开始出现在你的情绪里。


再者,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显著提高,不再仅仅满足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有着更大的物质精神需求,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会重挫其自信心。同时,当别人与现在的自己有巨大反差时,内心无疑会生出自嘲之感,嘲讽现在的自己,此类的心理活动越积越多,则产生“丧”文化。但是“丧”文化并不就是消极的、本不应该产生的文化,相反,它是人们在一定阶段上的正常情感反应,是年轻人内心想法宣泄的折射,宣泄完之后又是那个自信的自己。


文化上的共鸣总能产生出强大的力量,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亦是如此。正是因为80后、90后在某一个契合点上实现了情感上的共鸣,企业把其“丧”营销的对象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以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来实现营销,“丧茶”快闪店的出现正是如此。但仅仅做到文化上的共鸣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整个气氛的营造“丧茶”店:门面以黑色为基调,有“丧”之气,却不失美观店员都穿着“丧”能量的服装“丧茶”式的招牌产品来到这个地方,带给你的是一种放松与舒适一瞬间,仿佛此地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个人空间,不受约束,都是与自己同类的人,没有嘲笑与不屑在这里,自己是另一个自己,褪掉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保护色,也是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本质上是为了迎接更好的生活,于是,这里成为了年轻一代的天堂,也就实现了营销的目的。


但营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丧”营销亦是如此。自“丧茶”,“小确丧”小笼包以后,近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玩法儿,把“丧”营销刷新了,就是青年社交应用tataUFO出品了一套品牌“街头丧T”(以八种不同的文案,表达出城市年轻人面对当下生活中一时丧气的小情绪、小态度),适应于现在的营销方式不一定就能一直应用于之后的营销,营销方式也是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


“小确丧”背后的营销无疑就是抓住人心之后的胜利,与其说是“丧”文化火了,不如说营销者更懂得消费者内心了。丧文化来自于公众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营销则牢牢抓住此类心理。无论哪一种营销手段,都是紧扣现代人的心理特点,抓住时代的脉搏,撬动人心,才是最明智的营销,以人为本,以人心为思考起点的营销方式终会实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