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穷不可怕,“贫穷思维”才悲悯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数:567

/殷宇翔 责任编辑/吴杨


在这紧张忙碌的考试季当中,总会有人以“反正考不上,浪费报名费”为理由放弃了考试和比赛,同时他们不肯花钱买资料,参加培训,觉得成功率太小,期望收益不高,不如吃好喝好效用最高。另一方面,他们还会为几毛钱的折扣不惜排几个小时的队;明明很想吃的东西,很想买的衣服,却总想着凑合和将就选择了廉价和劣质的替代,或者选择了忍痛放弃……这些现象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的支付宝余额不足,而是你那已成惯性的“贫穷思维”。


社会是个不规则的金字塔形状,不畸形扭曲的金钱判别观只属于生活在塔尖上的人群。哪怕经济发展解决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仍然存在,并且贫富差距也有着越拉越大的趋势。每个人都带着“贫穷思维”钻进这不公平的无底洞里不出来,不过都成为了井底之蛙,没人再去和外面多元化的世界和谐相处了。很多人觉得自己越缺什么,就会越在意什么,而事实往往是,你越在意什么,就越缺什么。不要老想着自己缺的东西,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有价值的目标上,时刻提醒自己未来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着你用更饱满的情绪去完成。


当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穷的只剩下一堆钱的时候,才会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自己的一无所有。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和步入社会,会越发体会到钱之外的资源相比起来会更稀缺在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诸如时间,人脉,信息,知识技能这些东西根本就无法靠金钱购买,而这些能作为提升自己能力的无价工具。勤俭节约当然是美德,节俭的对立面并非是奢侈与浪费,只寻找到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适度消费才能获得更全面地生活体验。不抠抠搜搜过日子,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正常的欲望被压制,就很容易发生扭曲。社会上许多贪官、经济罪犯都是由于这种穷怕了舍不得花,觉得自己钱不够花的“贫穷”与贪婪,最终卷入了金钱的深渊无法自拔。


贫穷思维”本身来源于对物质生活上的判断,却终究毒害的是人的思想。“穷思维的人更害怕做出改变,只求稳定,仅仅注重眼前利益,不愿承担风险。于是不堪一击,蹑手蹑脚,不敢作为。这都不过是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当前价值而忽略了上升空间,这样的眼界十分的狭隘。很多机会都是在这样的畏畏缩缩,思前顾后的时候错过的,而这样的机会,也许是一个开阔眼界的机会,也许是一个收获自信的机会,就算它让你徒劳,这也是一个学习试错的机会。而“穷思维”总让你在成本收益曲线面前做了一个合理的经济人,却无法成为解开自己生命未知函数“富人”。


着眼于眼前的利益而造成的眼界的狭隘会让人常常忽略一些重要但是似乎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像学习,短暂时间内并不会带来太明显的收益,但是如果一个人长时间下来不知道投资自己的大脑,那将很难逃离出他“贫困” 的阶层。时间是稀缺资源它不应该成为被无限透支的牺牲品,而应该是成为为未来铺路的投资品。工作和生活都应该有更好的弹性,每天适当提醒一番自己,把自己拉回正轨,生活才能更自然地更好的方向发展。其实,口袋穷不可怕,口袋穷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与突破,将它慢慢装满。可怕的是心里穷,心里穷的人,永远也填不满那份心理的空缺与匮乏。


穷思维”也会衍生出许多人的“仇富”心理和“为富不仁”的理念。也许很多人并不是讨厌那些有钱人,也不是歧视那些土豪暴发户开着跑车招摇过市,不过是在为自己达不到的高度而自我平衡内心的不甘,满满的嫉妒。与“仇富”相对应的还有“恨强”,反应了很多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一种心态,把注意力也都放在了和别人去计较却永远不知道该如何把自己变得更好,人最终要战胜的还是自己。更直白地说,“穷思维”总会让一个人显得十分的小气,而一个人的气量往往又限制了他的才华。对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能力一味眼巴巴地张望和嫉妒,依旧是达不到别人的高度。而转移注意力,别人的闪光处,为己用之,这就是在积累财富。


在中国,很多家庭比较推崇穷养式的家教方式。穷养,本意是为了让孩子花钱不要大手大脚,但却给孩子带来了心里负担,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敢去追求,对那些价格昂贵的东西不敢奢求。很多穷怕了的父母“哭穷”来强调生存不易,为人父母的艰辛,而在很多时候却是在代代相传这种“穷思维”,无形中影响了一个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将敏感、自卑、轻易屈服和瞻前顾后传递给了下一代。其实讨论富养穷养都不如研究如何传递更正确的价值观,言传身教对于物质的合理分配同时给予更多的认可和支持。生活可以不富足,但是精神不能贫瘠。这个国家最需要的下一代一定是有宽阔的眼界和大度的风采的。


山下英子曾提出了“断舍离”的观点。“断”就是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指的是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即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这其实也是一种告别“穷思维”的思考模式。做一个思想上的“富人”,对于那些未知的困难才不至于反应过度,对于陌生的环境才不至于总是担心被人看不起。仰起头自信地过自己的日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姿态,背着一身的包袱就像背了一身永远还不清的债一样,战战兢兢,活的并不轻松,于是外界谈到我们当代大学生总会描述到没有勇气追求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其实,只要目标正确,就没有什么好患得患失的,关键是你以“穷思维”“患”的永远都不过是蝇头小利,适当做些眼前无用的事,或许终究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显露峥嵘,让无论当下境遇如何的你都不至于一无所有。


这是一个物质发展迅速的新时代,与其说人们的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倒不如说人们的精神与思想的发展赶不上这物质的飞跃。双十一“剁手潮流”的背后不过是利用了人们爱占便宜的心理而已;互联网的高产满足了人性的贪婪,信息变得廉价,于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就似乎没那么重要;再像那红黄蓝本该光明的三种颜色变成了黑色又是这个美好的物质时代变异出的多么恶毒的精神肿瘤。当中国人被定义为没有责任没有信仰的时候,被讽刺只崇拜钱和权的时候,当种种社会事件指明我们道德在流失,社会公平的认可度在下降的时候,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这精神的贫瘠了。青春遇上新时代是幸运的,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改变,可我们心里的这层矛盾却未了结……


有些人不穷,却被“贫穷”击倒,有些人不富,却终究会挤进富人堆里。而精神贫瘠下,终究只是一个“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