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影评】《万历十五年》:大历史观下看世界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8-04-12浏览次数:2840

文/刘雨萌 责任编辑/朱嘉文

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中国漫长封建历史中略显平淡的一个年份。没有惊天动地的战争,没有可歌可泣的故事,亦没有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作者却从这样一个稀松平常的年份入手,把表面上似末端小节的事情一一归结,来论述历史的重点。黄仁宇一个是独树一帜,有才且务实的学者与作家,他以大历史观,向我们娓娓道来了那个年代里中国传统的政治、皇帝、官僚、军事和思想。


回顾本书三十年印象,借黄仁宇的话来说,是两声欢呼和一声倒彩。海内外不少学者对这本书十分推崇。讲历史的书不少,而《万历十五年》却能够脱颖而出,除了详实、科学、有逻辑的内容,更多的是,它打开了国人看历史的视角。历史学为何总是死气沉沉?国人学史为何总是觉得无趣?中国史学为何难以走出国门?为何为别国所轻?这些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全书一共有七个章节,分别是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世间已无张居正活着的祖宗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戚继光——孤独的将领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七个章节组成。每个章节虽然主要讲的是人物,但从这些人物身上却可以看出当年的社会状况。


万历,由当初励精图治的青年,变成与群臣对抗消极无为的皇帝。我们可以看出的远不止一个人性格与处世方式的变化,更是制度的矛盾,文官与皇权的对抗。


张居正,几乎处于权力与谋术的顶峰,任用私人,却为国为民、力图改革;奢侈敛财,却又教导皇帝,勤俭爱民。以庞大私权,来力图维护国家,却造成文官集团的失衡。


申时行,奉行中庸之道的首辅大人,以自己微薄之力去平衡整个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的冲突,却没能阻止最终的两败俱伤。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政治制度的悲剧。


戚继光,有才能有魄力的军事家,他没有触动整个国家的体制,以现实的方案,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同时期的名将俞大猷,决心让战术全面现代化去,却遭到了时代的冷眼与忽视。


李贽,是有创造力的思想家,攻击虚伪的道德伦理爱,但仍然是儒家的信徒。除开自身理论体系的不足,出于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而言,他的主张也并不会实现。


追求自由的个人,有志于改革创造,同样为时代扼止。作者从一个个人物的悲剧中揭露了这个时代的真相。单独的人物,并不能代表整个时代,但剥茧抽丝,却可以发现,左右他们的,无疑就是这个时代。


或许今人看来,他们在那样的时代里是无能为力的,无论个人以怎样的毅力与顽强去改变。晚清的没落,或许不是一朝一代的原因,远至万历十五年,没落的祸根就已经种下。黄仁宇的大历史观,会告诉我们,如何去看待历史,如何去看待过去,以及如何去看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