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遇到考试,“转发这条锦鲤,你将取得好成绩。”现在遇到考试,“转发这个杨超越,期末不努力也可以考第三名。”这段时间,杨超越成了脍炙人口的话题:从节目风生水起时的惊羡“超越妹妹真好看,pick她”,到后来的诋毁“没实力就是没实力,哭有什么用”,再往后,“杨超越”定格成了幸运的标签,不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得成功似乎成了她的潜台词。
说来也怪,《创造101》这档节目里,颜值出类拔萃和实力卓尔不群的人不胜枚举。而杨超越,即使有颜也算不上最突出,实力还不足称道,却依然在一轮轮的比赛回合里披荆斩棘,最终成团出道。其实,令大众匪夷所思的,不是她为什么能够成功,而是她不努力凭什么能够成功。在这个题设里,人们已经陷入一个误区,却试图通过这一误区的指引找到正确答案,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杨超越为什么会成功?对于《创造101》而言,它存在和发生的目的在于为大众培养娱乐偶像。而一个合格的偶像,外形和实力往往还在其次,最重要的品质其实是有独特魅力所在。娱乐圈内的新陈代谢往往步伐矫健,观众群的审美趋向和审美维度也难觅定数。杨超越能火,不是因为她爱哭,更不是因为她不努力,而是她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有令人着迷的魅力。杨超越身上涵盖的,是平民阶层逆袭的姿态,是消费主义的胜利。不仅如此,她还有着与生俱来的观众缘。对于偶像的养成而言,实力往往无法直接存在,它们充其量只能作为转化为人气的途径和真子集。同为综艺,《创造101》不同于《中国好声音》或者《这就是街舞》的地方就在于,后者是作为选拔歌手或舞者的节目,而对于前者,决定最后谁能成团出道的,并不是选手的唱跳实力,而是观众喜爱。就像节目主题曲中的那句歌词“你越喜爱,我越可爱”所说的,这本身就是一场凭借惹人喜爱就能获得一切的比赛,如果唱跳俱佳是赢得喜爱的一种方式,那么废柴蠢萌则应当是另一种方式,它们只不过是同样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不同人的不同策略而已。杨超越能从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依靠的仍然是自己,就算她实力一般,也是创始人砸钱送的出道位。对于出道一事,杨超越一定不会放弃走上人生阶梯的机会,而恰好商家媒体也中意其价值,虎视眈眈的利益链条客观存在着,这是一个公平竞争、互利共赢的过程,并没有谁对谁的威胁和偏袒。对于娱乐偶像的培养目标来说,杨超越有足够的能力吸睛和吸金,而这就算成功。
事实上,杨超越之所以黑粉不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被认为是那类利用自身性别优势破坏公平竞争规则的人,换言之也就是竞争规则和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不过这里所说的规则不是娱乐圈界内的规则,而是对整个女性职场而言的一般规则。选拔少女偶像的规则,毕竟与大多数女性所面临的职场规则大相径庭。一个成功偶像的形象,最核心的特征是“自带流量”,换言之就是被娱乐市场的需求认可和接纳,不管偶像是否兼具实力光环。尽管努力和实力在任何行业都是加分项,但努力和实力并不等于被喜爱,这也是毋庸置疑的基本事实。对于偶像工业而言,如果把其塑造的偶像作为展品,那么无可选择、与生俱来的“初始资本”,如果有足够的热度反超实力所占的权重,那么实力也将黯然失色。
许多网友在杨超越身上不自觉代入的,是职场上那些凭借美貌和娇嗔获得男上司格外青睐的“无能者”形象。现今社会普遍表现出来的焦虑、戾气和价值的撕裂感,在目睹了一个柔弱女子“不努力就取得成功”的过程后便劈头盖脸地通过她释放出来。性别和阶级这两个最大的议题似乎在杨超越身上有了不落窠臼的着力点,加之焦虑和戾气,共同造就了一个能量巨大的舆论场,吸纳了各种负面情绪和言论并爆破开来。在这个舆论场里,包括在压力和诱惑夹击下的职场女性的普遍焦虑,对底层的恶意和污名,也包括努力了却没成功者对轻而易举取得成功者的戾气甚至是愤慨不公的情绪。
从这一层面上说,杨超越成了精英女权主义的敌人,她实力欠缺的事实被无限放大,甚至取代了她的所有优点而独立存在,这无论是对杨超越自身而言,还是对偶像人设创设的多元化来说,都是不公正的。杨超越的成功,是娱乐圈里的成功,这种成功模式残忍而真实,却是偶然中的必然。
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杨超越在偶像塑造上的成功是有严格的时空局限的,离开《创造101》所辐射的热度范围,她的成功就失去现实意义。因此,虽然她是成功的,但这种成功模式对于成功学的改写并不具有可借鉴意义。毕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凭着别人对我们的喜欢和好感过活的明星。我们不会躺赢,除非我们付诸努力。况且,对偶像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仅仅凭借粉丝的倾慕是走不了远路的。因此对于杨超越的后继发展来讲,如果成团后她仍是一如往常的可怜扮相,企图以此搪塞自己实力上的欠缺,那么对她而言则是自取灭亡的打击。
其实转发杨超越算不上新奇的事,毕竟之于锦鲤,这种转发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更新,但是就有一群人,一面diss杨超越不努力地躺赢,一面还无比虔诚地把杨超越当作是好运吉祥物加以歌颂。对于杨超越而言,她是话题制造者,形成这两种话题的理由在于她独有的产生话题的能力。在杨超越身上,有许多她与生俱来的特质,这些特质与行业痛点和底层话语权相结合,便能生成多个话题。而对于众多的话题参与者来讲,即使他们来自不同阶层,怀揣不同三观,但却同时从杨超越的屏幕形象和人生经历中找到了自身心理的投射对象。他们对杨超越的成功怀有兼具了惊羡和嫉妒的情绪,他们一面渴望不努力成功学的存在和偶然莅临,故有转发之举,此是为求好运;同时,他们又一面暗忖,为什么有人能轻而易举地成功,此时,杨超越成为出气筒,成为一个宣泄对不努力成功学不满情绪的突破点。
没有人是只依靠缺陷成功的,就像霍金,也不是依靠渐冻症成为的物理学家。世界上总有层出不穷的失败者,青睐于用自己和名人共同的缺陷来慰藉自己,却选择忽略自己身上其实并不具备名人赖以成功的优点。杨超越不是依靠不努力赢得了出道的机会,就像你不会因为杨超越的所谓“不努力成功学”而动动手指转发一遍就能实现夙愿一样。如果你是一个实力欠佳的短跑选手,或者是平时旷课、期末复习还浑浑噩噩的学生,就算你有和杨超越等同的人气,等同的缺陷,也终会因为所处领域不同而无法实践所谓的“不努力”成功学。
《创造101》只是一个综艺舞台,而我们,谁都不是杨超越。活在聚光灯下的明星,免不了众人的指指点点。与其渴望各行各业建立相同的从业标准,不如脚踏实地认清现状。毕竟自身更优秀、拥有更多话语权的时候,内心才不至于脆弱到被“杨超越现象”碰碎。总而言之,对于所谓的“不努力”成功学,认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