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影评】《我不是潘金莲》一首灰色的官场讽喻诗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6-11-29浏览次数:971

文/朱嘉文 责任编辑/李凡

周末和朋友去亚贸影城看了这部冯导的新作,初听电影名字的时候还想着,“潘金莲,嘿,准是部俗气无比的烂片”,毕竟笔者的确对国产电影们所谓的大导演大作品抱有那么一点小小的偏见,要不是被另一位友人力荐怎么也不会选择去观影的。然而等到影院里暖黄色的灯光熄灭,荧幕缓缓显现出冯小刚别出心裁的圆镜头后,一开始还只是抱着试一试心态看的笔者渐渐就改变了,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啊。正好今日(28日),湖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晓东在讲到政府系统干部作风问题时,以《我不是潘金莲》中的剧情举了例子,于是笔者便想来谈一谈这部电影。


整部影片围绕一个法盲的犟脾气农村姑娘李雪莲和他老公秦玉河之间的“假离婚”案展开,前前后后牵扯出从县法院的法官到中央首长等一系列官员的纠结可笑而又纷繁复杂的故事。


说起这个事情的起由,李雪莲其实是不占理的,她为了单位分的一套房子,就和老公假离婚。结果被老公钻了空子趁机出轨,假离婚变成了真离婚。房子没捞到老公也跑了,气不过的她就闹到法院去,要求法院判她和老公是假离婚。法院法官王公道判她败诉本就是走的正当程序,她所谓的假离婚一开始就是个欺骗行为,不管她主管意愿上面怎么去认为她和她老公的离婚是假的,但离婚证这张小本本是千真万确的,在法律上这就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可面对李雪莲这种法盲,你很难和她解释清楚这些事,而且她不仅仅法盲,更是一个很犟的法盲,有属于她自己荒唐可笑的一套是非观。于是单方面认为法官判错的她不管不顾法院院长什么应该找检察院调查、上级法院申诉的建议,闹起了要到政府去上访喊冤,然后县长逃之夭夭,市长避之不及,派出所请她去喝茶。这里的确有存在一些政府官员不作为的行为,但是又能怎么作为呢?和她讲事实摆道理根本就是鸡同鸭讲嘛!


说到这里你一定想问了,那这一切跟那“潘金莲”又有什么关系呢,说来也没什么太大的关系,就是她那个倒霉催的老公酒后随口来了一句,“你这么折腾害苦了我,让我现任妻子都被别人戳脊梁骨得了忧郁症,你就是个“潘金莲”,结果搞得本来已经对上访死了心的李雪莲又彻底爆发了她那“求真争气”的犟劲,“我不是潘金莲”,为了讨个说法,她一口气上北京,拦了首长的车子,然后首长震怒,市长,县长,法院院长全部都被摘掉帽子回家养老。


可事弄到这里还不算完,雪莲大姐又觉得事情的祸根——她的前任老公这家伙竟然还是没有受到制裁,这不合理,于是她又年复一年的在人代会召开时往北京跑,她这种已经有点神经质的举动可算是坑苦了地方的官场,成了系法院院长、县长、市长仕途攸关一线的大事,然后我们就看到了一部颇为讽刺的当代官场现形记。


在这部电影中,笔者认为最终导致李雪莲能牵扯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的原因并不在于李雪莲这个农村妇女有多厉害,而是在于中央首长那一个独断专行的判断。“一点小事搞到北京来了”,首长拍桌子的一句话,让省长觉得“丢了省里的人” ,下令撤了底下负责人的职,领导意志代替了法律,领导命令超越了司法程序,如果说李雪莲是一个法盲的话,首长、省长的行为又何尝不是在践踏司法呢?行政权力高于司法权力,这不正是在大力倡导依法治国、法不可违的中国正面临的巨大难题吗,是很多地方现如今都上演过或还在上演着的客观现状啊!


李雪莲本来是不对的,她要告就让她去告不就是了,但是那些官员怕重蹈前任被撤职的覆辙,怕再受上级的责难,怕丢官帽,倒反过来围着她转起来,有理的成了没理的,没理的成了有理的,还真真是谁闹谁有理了。其中的荒谬令人哭笑不得。李雪莲是个法盲,她执拗地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结果无意之中,触动了官场的潜规则,触动了官员们那根敏感的神经,引发了这一场多米诺骨牌式的官场大动荡。


这个事件中,其实没有哪一个人是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和恶人,荒唐和悖谬的背后是目前中国在制度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的太多太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