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一丹 责任编辑/吴杨
坐拥12万粉丝的豆瓣热门小组“父母皆祸害”最近被404了,我的心情有点复杂,想到曾经看到一些让人发怵的言论,例如“如果可以回到胎儿状态,我也一定会用脐带把自己勒死。宁愿胎死腹中,也不愿意被她给生出来受罪,过猪狗不如的生活”。
这是怎么了?家不是港湾吗?爱不是退路吗?
我们必须承认父母存在一些不恰当举措,我也不同意对这个小组全面批评的网络帖子。亲子关系是最无法客观评判的一种关系。假如我是老板,我可以把令我不爽的员工炒掉;假如我们是恋人,实在不合适那就分手,可是与生俱来的亲子关系要如何割舍?“父母”是天然赋予的一份职业,没有行业标准、没有准入门槛、没有从业资格,不用考察人品、道德水准、理智、逻辑能力,更无论你是明星、科学家、小偷还是黑社会,只要生了孩子,就自动获得了资格。
不难发现现在在中国的普遍现象是,把“养孩子”简化为“供给吃食和学校教育”,忽视了父母对孩子精神、心理和情感的重要影响。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权威期待”,你心中的权威对你的态度往往对你的命运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我们来说,父母,就是权威人物中最原始、最重要、最权威的那个。如果父母对孩子一直肯定,即使孩子做错,也会说:“你做错了,我会批评你,但我相信你并爱着你。”那么积极的情感链接便会建立,孩子即使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也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如果父母总认为孩子不如别人家的,或者表面赞同但潜意识里看不起孩子,那么孩子极容易对自己进行全面否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许多“问题少年”的父母,总是在教育、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结果却适得其反,逼着孩子一步步变得心理“不健康”。
这些受到“心理迫害”的孩子,偶然地聚集在一个小组,渐渐成为了一个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同样理解,由于时代高速进步,渐渐老去的父母对这个社会越来越陌生,越来越焦虑,或许他们担心孩子将来无法拥有合适的工作,或许他们对自己感到无力,于是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把焦虑转嫁给了孩子,于是,这些所谓的“父母皆祸害”小组极盛一时,很快受到众多网友的响应。
随着现代心理学被拉下神坛,“原生家庭”这个概念风靡一时,造成了一个后果——归因偏差,即自己身上的一切缺点,都是父母的错!这就是为什么“父母皆祸害”的口号越喊越响,可如果按照这种论调,父母也有他们的原生家庭,父母的父母也有他们的原生家庭,可谓祖祖辈辈无穷尽也。
可“原生家庭”并不起决定作用,它的意义仅在于通过了解家庭来了解自我,知道自己身上的行为和想法来自何处,找到家庭性格遗留下的特点,然后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无论处在怎样的家庭,“原生家庭”一定会带给你独具特色的性格,你要做的只是体察并把你认为的优点放大成为独特魅力,并且相信,性格本无优劣,不同的角度可以出现完全相反的评价。
假如从小受尽虐待,那么趁着大学这个黄金时代,积攒自己的本事,每天重复一千遍相信自己,把不幸的遗传根绝在这一代。假如父母在根本上爱你,但是用“爱”的名义从小捆绑你,那么大学将成为你与父母的第一次分离,我们有时间慢慢琢磨彼此的功与过。
其实,我们不妨想想,在埋怨父母没有认真教育过自己时,也要想到他们的教育就是那样,在这个问题上,所有人都是输家。既然如此,愿意尝试理解、尝试沟通,把原来不敢说的话全部说出来,更代表我们放下了。有部高分美剧《modern family》讲的的就是一个有着性格迥异的12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都不断给身边的人制造麻烦,经常吵吵闹闹甚至互相讨厌。可每一集结束时,他们都会大声说出动机,即使因为自私也会被理解、被原谅。这就是家啊,朝夕相处、彼此磨合,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无法忍受的缺点,也有可爱的地方,吵吵闹闹又重归于好,破碎之后又加深彼此的感情,然后拥抱一个better me。
“我羡慕家庭幸福的孩子,但我也相信自己的人生不会比他们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