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昕怡 责任编辑/吴杨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是很多人在谈起朴树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仔细想想,又觉得十分在理,“少年”这个词确实与朴树有着极深的渊源,“少年”不仅仅代表着朴树最初的音乐梦,也代表着他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品性。少年一词仿佛已经成为了朴树的代名词,既是一如既往的率真,又是坚持前行的执着,更是随性的生活方式。
一首《那些花儿》让朴树一下子进入了“当红歌星”的行列,最巅峰时期,专辑卖出了50万张,红到了大街小巷,从高级会所到路边小摊都在放着他的歌,走到哪里都会被人们认出来,那时的朴树可谓是“炙手可热”。紧接着,《生如夏花》又是另一个巅峰,可恰恰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巅峰时期,他选择了隐退。隐退?意味着什么?通俗来说,意味着激涨的人气会在短时间内减少,意味着霸屏的大好机会丧失。这一隐退,一退就是10年。10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在这10年间,没有人知道朴树去了哪里,只知道《生如夏花》、《那些花儿》已经成为人们口头哼唱的首选歌曲。10年后,朴树再次携带专辑《平凡之路》发声,10年的隐退紧接着《平凡之路》,或许真的如歌词所写“也曾拥有过一切,转眼就飘散如烟”、“也哭也笑,也平凡着”,10年,是用来创作《平凡之路》?还是用来塑造一个全新的朴树?或是二者兼之?谁也不知。
简嫃说“像每一滴酒回不到最初的葡萄,我回不到年少”,岁月滚动着齿轮、挥舞着镰刀,把路上行人的初心无情地带走。人们留下空荡荡的驱壳,只为着生计奔波,磨烂了鞋底却发现自己还在原地兜圈,追梦之心却早已发凉。朴树的一句“因为这段时间比较缺钱”的率真似乎使那份他对音乐的执着之意更加透彻明了,也让人更加地感受到他身上的那份真实可感,也让圈外的我们离朴树更近。
“音乐人”也一直是公众之于朴树的称呼,音乐是朴树灵魂跳动的曲子,也是朴树内心一直所要坚守在之物。伴随着电影《后会无期》的上线,其主题曲《平凡之路》也渐受关注,成为酷狗音乐歌单榜首。一隐十年,打磨着此歌,以朴树式的民谣风格又一次刷新了我们对于朴树的认识,歌曲透露着朴树本身的生活经历——“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也曾毁了我一切,转眼就飘散如烟”,听歌如在解读属于朴树的人生,歌与人与听者融为一体,这种共鸣让此歌久久在歌单中停留!
带着病态的身心长征并不是那么容易,在娱乐圈这个鱼龙混杂的空间,更是难以把控自己。朴树自己说,娱乐圈在消磨自己的天赋与才华。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些人干脆脱了鞋下河洗脚再洗个澡,有些人却偏偏要与这河流较量。越来越多的洗脑神曲,越来越恶俗的综艺节目,越来越烂的圈钱电影,越来越浮夸的名利圈子……这些越来越多,都是娱乐至死时代的堕落,但朴树不愿意苟同,依然自顾自的写歌唱歌,以自己的方式自在玩乐。十年前《生如夏花》,如夏花般绚烂,十年后《平凡之路》,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他说自己不是十年磨一剑,不是非要用十年或一个特别长的时间来死乞白赖地出一张好唱片,而是用这十年,找到了愿意去做唱片的状态和外部条件。他不愿意被娱乐事业这个行业拖着,也不关心行业的数字,只想用自己的才华能力写出一首有灵魂的歌,保持做音乐的快乐。
音乐是朴树最初的梦想,是他生命得以维持的伴侣,在名与利的动摇下,他还是那个意气风发、逍遥自在的样子。穿着觉得舒适的T恤,拿着老式的诺基亚,骑着电瓶车开会,闲时自己种菜,乐时以书为友,坚持着“音乐是有灵魂”的信仰。给琴空床和独桌,在这飘扬的尘世中给音乐留有一席之地,在他抑郁的心曲上给音乐一个绽放的空间,在这狭小的地方,朴树小心的放上自己的信仰,即使外面的世界有着名与利的诱惑,他依旧坚守他的真心。
迎面走来的是一个内心澄澈的、热爱音乐的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