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一场,短期支教到底何去何从?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数:548

/冯小竹 责任编辑/殷宇翔


  新闻:最近,一篇名为《叔叔阿姨,请不要来我们这里支教了》的文章引发了热议。文章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抱怨了在贫困的乡村,因为志愿者的到来扰乱了孩子们原本宁静的生活,牺牲了孩子们暑假为父母干农活锻炼筋骨的时间,这种短期的支教没有严厉的老先生来的实在。并且提到这些志愿者花费精力来到贫困的乡村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们带来知识,其真正目的是为了获得那份学校的奖赏。

——豆瓣


  网友评论:@多多拉米:支教,其实是我们去帮助他们,他们在净化我们。


  本刊评论:关于短期支教的看法,网上一直是两派对垒,支持者称这是一次双向得益的活动,孩子们能够见识到更多的世界,志愿者们也能深入了解到基层教育现况。而反对者同样也声称这是一场完全不公平的单向博弈,孩子们学习的进度和原本单纯的心思都被打乱,而志愿者短短半个月后的一走了之也留下了无数的麻烦。于是,每到放假季,一场关于支教的讨论总是不可避免。


  经过选拔,熬过体训,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排课和试讲,一群大学生最终作为志愿者,陪孩子们在校园里度过半个暑假。如果谈到支教的意义,那首先回答必然是肯定的。也许单纯的担当老师这个角色,志愿者们还比不上教书育人多年的正规教师,但对于孩子们而言,志愿者带来的不仅是学校之外的知识,还会让他们心生一份仰望,让他们怀揣着一份憧憬,为了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而做出改变。另一方面,支教打开了一扇支教者了解乡村生活的窗户,从那扇窗户往外看,他们看到了遥远地区的贫困教育,农民的艰苦生活,那是一个远离喧闹的地方。支教者们慢慢地体会到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的重要性,也会因此更加珍惜自己当下的时光,也会更多的用自己的奉献,自己的真诚,自己的爱心在孩子们内心埋下爱的种子。


  当然,短期支教也的确存在着不可隐藏的弊端。暑期支教要有热情,也要有教育常识和始终保持敏感的心。 支教也应该有门槛,应该接受身心全面的培训。“我都上大学了,教教小学生不是轻而易举。”这不过是狂妄之言。支教所教的多是孩子们平时没有条件接触的课程,确实有些打乱学校教学安排,那么如何有机结合各种课程,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增长才能就应该是事先有所规划的。就像扶贫和做慈善一样,很多自带的优越感和自以为是的关心也需要考虑到是否无意中伤害到了孩子们脆弱敏感的心。一个真正用爱去行走在支教山路的人,是检点好自己的素质,热爱生活,早已做好一切准备的。


  教育是国之大计,而支教的存在,也是中国书本教育中新注入的一股血脉。上学时老师授之以道,假期时志愿者们拓之以德,二者相辅相成,激励他们向一个更高的地方努力。当然,也许短期支教的作用并没有如救人于水火之中般的伟大,但有句话说得好,但凡能留下一丝光明,总好过不曾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