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宇翔 责任编辑/李婷
一纸相亲价目表,以相貌、学历、房产、户口甚至是属相为标准,折算成身价,将一个个相亲对象分成了三六九等,相亲也就这样明码标价,打上了物质烙印。
当一个个鲜活个体的前半生经历被这样压缩在了一张张A4纸上一字排开,婚姻关系里的硬条件,也以最直接的形态陈列在了公园冰冷的地砖上。
如此看来,似乎外在条件差的,就根本不配谈婚论嫁。而还有那些达到了所有物质标准的人,因为自己的生肖被一票否决。这些现象看上去似乎有些荒谬,令人唏嘘不已。难道合适的生肖比合适的人更重要吗?精确设定条件下筛选出来的就一定是走的最长远的伴侣吗?在物质需求刺激下人心慢慢地变得如此浮躁不堪。那些曾经儿时向往的童话故事里的白马王子如今都却变成了《步步惊心》里的尔虞我诈。
另一方面,由于阶层的存在,尤其是作为儿女的长辈,会不自觉地抵触比自己低阶层的对象,选择比自己高或者阶层一致的对象。每个人都在守卫自己所在的阶层,于是和一个人相亲就变成了和一个阶层相亲了。也就如此产生了一条“相亲鄙视链”。“鄙视链”末端的人想要高攀顶端的对象那就是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本是一种浪漫美好的画面,而被强行插上翅膀的比翼鸟,谁又能保证在大难临头的时候不会各自飞呢?受世俗拨弄的爱情,引来了多少哀怨与叹息。
爱情值得追求的地方就在于它不讲条件,你眼中的一文不值,也许在别人眼中就是千金难买。所以“价目表”“鄙视链”本来就不该作为评价人与人感情的依据和标准,物物交换是在把感情当作筹码。传统观念里的“门当户对”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是没有爱情基础的门当户对才是真的有失理智。我们不同意饱含歧视的“相亲鄙视链”,也不能接受没有爱情基础的相亲。但现实的真相往往是,大多数的“爱情至上”,只能活在遥远的乌托邦里。所以传统的“门当户对”和如今的“相亲鄙视链”都不会那么快消失,它有形无形的客观存在每个人心里,我们可以正视它,却不应该把这当作准则,要相信真爱确实可以战胜这些难以改变的世俗。
“相亲鄙视链”展现出的是社会万花筒的一个切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喜欢去比较,比较本身是天性,而衍生出的“鄙视链”则是在体现出人心中微妙的优越感。高校之中,985看不起211,理科生看不上文科生,数学系看不上计算机系。而越响亮的一纸文凭,则越容易满足人的虚荣心。许多人都只愿意把自己光鲜的履历展现于众人,而对于学业工作中的挫败闭口不提。为了努力接近金字塔的顶端,名气大、就业率高的学校就成了每个人努力攀爬的梦想。这或许会成为万千学子过独木桥的动力,在这条人尽皆知的鄙视链中为自己的未来争取更多的机遇和选择。名校自带有特殊的光环,而上不了名校的学生就自有难于赘述的不甘和压力。太多的现实又告诉我们学历的高度和简历的厚度并不能定义一个人是否成功,更不会与一个人的人格和品质有直接的挂钩。
再从更早的年纪看去,连看《喜羊羊》、《熊出没》的孩子,也无法和看《迪士尼》、《小猪佩奇》的孩子聊到一起去。作为家长,从小就开始让孩子接受各种西方的教育,“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的孩子同读幼儿园”的观念更是让孩子从小不要输在“鄙视链”上。这样的追崇是虚荣心作祟的盲目还是确有助于身心发展的科学性呢?每个家长都以“为你好”的名义作出了太多的选择,甚至也包括相亲,而过于重视攀登到一个高度而忽略孩子的心声,那么将来一个个巨婴改如何在这个如同食物链的“鄙视链”中生存呢?更重要的是,不需要考虑任何因素就可以打闹在一起的最单纯的孩子真的就应该在这么小的年纪被灌输等级观念吗?
就连最日常的兴趣爱好上,看美剧、英剧的就会认为比看韩剧、泰剧、国产剧的有文化;看BBC的就比看CCTV的更有高度;读哲学、文学史的就看不上读网络小说的;打高尔夫喝红酒就比打篮球喝汽水更有档次和品味。这个社会体系下,往往会很容易形成这样优势共识的鄙视链条,而人们往往也就开始为了满足大众共识的这种“优秀”,而不惜摒弃自己的本真,去迎合大众的眼光。所努力的一切就是为了不被鄙视,而把“我鄙视你”随时都能挂在脸上给人看。
我们也总可以因为一点点的借口,便形成了一个群体,和其他不属于这个群体的人形成了一种对立。在这个群体中,又开始确立各种阶层,俯视比自己阶层更低的人,从而随处寻找着成就感,满足感。事实上,“鄙视链”从来都是看不到尽头的无底洞。也许前一秒种,你才辛辛苦苦,跋山涉水爬到“鄙视链”的顶端,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体验一把傲视群雄的优越感,就又遭到秒杀,跌落在了另外一个人的白眼里。
“鄙视链”这种金字塔式的社会价值排序给了许多人向上奋斗的动力,也确实会变成许多人坚定自己意念的外在推力。虽然不知道山的那头会是怎样的风景,但爬与不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与生活理念,也会有不同的收获与体验。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那样或大或小的自卑,我们想超越他人,想证明自己总有某些方面较他人略胜一筹。只不过“鄙视链”与许多丛林法则一样,太过较真,总想着证明自己的优越,见不得别人俯视的目光往往就会陷入其中无法自拔,开始自欺欺人,最终活得疲惫不堪,无法享受生活。
但是无论如何,值得骄傲的资本与优越感从来都是自己用双手创造的,是为了更好的自己而脚踏实地用双脚丈量出来的。像诸如出生的地域这种每个人都无法选择的东西而形成的“鄙视链”,从来就不值得被写在脸上生怕别人看不见。而如果说一个人只能在这些方面站在链端,那却恰恰反应出了他的无能。既定的生活没有波澜,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壮阔。野心和梦想不应该是被“鄙视链”喂饱的,“鄙视链”中多多少少都体现着人性的贪婪一面,而与其无休止地和一条又一条“鄙视链”做斗争,不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让自己骄傲的那个样子。当然,可以自我感觉良好,但没必要看不起别人。
这些越复杂的“鄙视链”,往往也反映出了越严重的公平与正义的缺失。目前的社会无法达到绝对的公平,各种形式的不公与阶层仍然会长期存在,“鄙视链”也就会有形无形的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条“鄙视链”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评估好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的理性地享受这感性的生活。如果你太过认真,那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