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恋爱观视域下的大学生恋爱观的特点与问题研究

发布者:团委发布时间:2018-02-18浏览次数:1913

摘 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恋爱观为切入点,通过文献归纳法、问卷调查法与数据分析法对大学生恋爱的特点与问题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得出了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伦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这对学校实施开展有关大学生恋爱教育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语大学生;恋爱;马克思主义恋爱观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益开放,各种不同的价值观激烈碰撞。在这种坏境下,社会的道德滑坡现象屡见不鲜,而大学生恋爱中的道德失范现象也频频发生,恋爱暴力、为爱跳楼自杀、大学生堕胎等等,这为教育工作者敲醒了警钟。

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当,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奋进、促人进步;恋爱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精力分散、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

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为此湖北经济学院校团委调研中心针对本校全体学生展开关于经院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希望从中找到解决大学生恋爱问题之道。

二、基本概况

恋爱观是指一个人对于爱情的认识与了解,对于恋爱的态度、看法、行为及倾向,一个人的恋爱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恋爱观认为爱情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男女双方基于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彼此相互爱慕,以结婚为目的,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798份,因采取电子问卷的发放方式,提前对问卷的填写设置了相应的规则,所以问卷的有效率为100%。其中有562份来自女生,占比70.43%236份来自男生,占比29.57%;基本符合经院男女比。大一占比43.98%,大二占比35.21%,大三占比17.04%,大四占比3.76%,比例依次递减。

四、统计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特点分析

1.大学生恋爱普遍化。在对大学生恋爱现状的研究中发现,62.66%的大学生表示有过恋爱经历或者正在恋爱,37.34%的人表示单身且无恋爱经历。但剔除性别差异与年级的影响,重新对数据进行筛选加权后发现,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或者正在恋爱的比例提升到了70%左右。数据表明,大学生恋爱呈现普遍化的特点。

2.大学生恋爱观念开放化。在对大学生恋爱观念的研究中发现,64.79%的人明确表示支持大学生恋爱,保持中立的人数占33.96%,而明确表示反对大学生恋爱的人数仅占1.25%。此外,有56.89%的人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在对同性恋问题的看法上,仅有10.03%的人表示反对;34.21%的人明确表示反对大学生同居,但支持或者默许的人数比例达到了65.79%。结合数据,从大学生对待性.同性恋.同居的态度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呈现开放化的特点。

3.大学生择偶标准综合化,其中性格占据主导地位。由下图的择偶倾向散点图可以看出,在选择恋人时,40.85%的大学生会综合考虑经济条件.家庭背景.性格.外貌等因素,50.38%的人表示最看重性格。这说明,大学生的择偶标准趋向综合化的同时,更多的人会注重内在性格,大学生择偶标准理智倾向明显。


(图1 择偶倾向散点图)

4.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看法多元化。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看法差异较大,对恋爱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其中,66.54%的人认为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7.77%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寻找终生伴侣,以结婚为目的”,3.13%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体验恋爱的感觉,没有过多考虑将来”,1.25%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21.3%的人认为恋爱“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而且在问及维持爱情最重要的因素的问题上,这种差异表现得更加明显。

(二)相关性分析

1.以性别为检验基础。在以性别作为检验基础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性别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即男生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小于女生;性别与大学生对恋爱态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男生对大学生恋爱的支持度大于女生;性别与大学生对同居的看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性,即男生在大学生同居问题上比女生更加开放,对大学生同居的接受度大于女生;性别与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性,即男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大于女生,男生的性开放更加明显;性别与是否会主动追求心仪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性,即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主动追求心仪的对象;性别与是否认为爱情就得是婚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性,即男生相较于女生而言更加笃定爱情就得是婚姻;性别与是否介意另一半有较好的异性缘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女生更加介意另一半有较好的异性缘;性别与大学生对爱情的排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男生在事业.爱情.亲情.友情当中,将爱情的排名更靠前。

从上述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恋爱观与性别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且男女生的恋爱观差异明显。

 表2  性别与各变量的相关性简表


性别

对同性恋的看法                   Pearson 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0.215

0.000

能否接受婚前性行为               Pearson 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0.332

0.000

是否认为恋爱就得是婚姻           Pearson 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0.200

0.000

是否介意另一半有较好的异性缘     Pearson 相关性

显著性(双侧)

-0.081

0.022


2.以其他变量为检验基础。在以其他变量为检验基础时发现,各变量之间只要是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基本上都是正相关关系,即恋爱观的开放程度越高则对恋爱问题的看法越开放,这里不做过多的检验。

(三)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要因素分析

此分析基于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目的在于提取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要因子,并找出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要因素。

1.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偏相关性,一般KMO大于0.9时效果最佳,0.7以上可以接受,0.5以下不宜做因子分析。如下图所示,KMO取值为0.648,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而且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Sig<0.01,由此否定相关矩阵为单位矩阵的零假设,即认为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KMO                                  .648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  549.707

                             df         105

                             Sig.      .000

3 KMOBartlett 的检验

2.特征值碎石图。

4 碎石图


4所示的是关于初始特征值(也就是方差贡献率)的碎石图,观察发现,第5个因子后的特征值变化趋缓,故而选取5个因子对大学生恋爱观进行描述是比较恰当的。

3.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限于篇幅,省略图)。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是用来说明变量与公因子的相关系数;对于一个变量来说,载荷绝对值较大的因子与它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能代表这一个变量。按照这一个观点,第一个公因子更能代表恋爱状态.对待大学生恋爱的态度以及婚前性行为的接受程度,可以把它解释为恋爱思想的开放程度因素;第二个因子主要度量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可以将其解释为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因素;第三个因子更能代表是否会主动追求心仪的对象及大学生对恋爱的理解,可以将其解释为恋爱动机因素;第四个因子更能代表是否会介意另一半有较好的异性缘和恋爱是否会影响你与周围人的关系,可以把它解释为恋爱与集体的关系因素;第五个因子更能代表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最看重的条件,可以把它解释为择偶观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恋爱观最主要的因素是:大学生恋爱思想的开放程度.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恋爱动机.恋爱与集体的关系以及择偶观。

(四)大学生恋爱观的问题分析

1.重过程,轻结果。很多大学生更看重恋爱的过程而忽视恋爱的结果,这与马克思主义提倡的恋爱观完全不符。在本次调查中就有24.43%的人认为恋爱“就是为了体验恋爱的感觉,没有过多考虑将来”或“不必考虑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但却有66.54%的人认为恋爱是“一段真挚的感情,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可见,大学生更多的是注重追求恋爱的体验.去感受恋爱的经历而忽视了恋爱应有的结果。

2.恋爱思想不成熟。不管是在对待恋爱的态度上.在处理恋爱与集体和学业的关系上,还是对恋爱的理解上,都可以看出大学生恋爱思想的不成熟。因此,学校的指引和教育至关重要。

3.缺乏道德约束,责任缺失。大学生恋爱观中的责任缺失,集中的表现为大学生对恋爱与婚姻之间关系的认识。而本次调查的数据显示,仅有16.54%的人认为恋爱得是婚姻,也仅有7.77%的人认为恋爱是为了寻找终生伴侣,以结婚为目的。这不仅仅反映了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分化,更说明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责任缺失问题。

4.恋爱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矛盾。正确处理恋爱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对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恋爱的普遍化让很多大学情侣满足于彼此的小世界,却忽视了集体,忽视了周围的人。调查数据显示,44.74%的人认为恋爱会影响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因此,恋爱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大学生恋爱观中的问题。

5.恋爱与学业关系处理不当。在“如果恋爱和学业发生冲突,您会如何选择”的问题上,50.25%的人选择“学业为重,爱情总会有的”,10.53%的人选择“学业诚可贵,爱情价更高”,39.22%的人选择尽量游离在二者之中,即使不能取得最好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在面临恋爱与学业冲突时不能做出恰当的选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宁愿两者都不能取得最好结果,还是选择游离在二者之中,这是不成熟的恋爱观的体现。


.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路径选择

(一)大学生自身的提高

1.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2.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

3.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4.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5.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在对爱情的渴望中很容易丧失理智,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识别真正的爱情的能力,保持头脑的清醒,明白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互相考虑,互相付出,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6.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恋爱观具有重要指引作用,大学生要清楚认识爱情的意义,更应该以马克思主义恋爱观去指导自身并端正自己的恋爱观。

(二)学校的正确引导

1.重视大学生的恋爱教育。通过大量的采访,超过70%的学生认为学校在大学生的恋爱教育上存在不足。中国的高等教育历来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却往往忽视了对大学生恋爱上的教育,大学生的恋爱观也是人生观的一部分,如果恋爱观不健全.不健康,不仅会扭曲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更严重者会影响个人的长远发展。教育应该是思想与能力的双重教化,所以学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恋爱思想走向成熟。

2.增加相应的恋爱教育课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恋爱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开设相应课程。纵观我校开设的相关课程,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从进校起就没有接受到与之相关的教育,增设相应的课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重要方式。

.总结与反思

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分析与阐述,得出本文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大学生恋爱的开放化伴随着恋爱责任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的大学生恋爱动机分化明显,其中更多的是追求恋爱过程的体验及享受,马克思主义恋爱观在新形势下受到严重挑战。

从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五个主要因素以及大学生的恋爱观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面对恋爱的时候很难做到理性,而且他们的恋爱观也存在一些伦理观上的问题,比如道德约束力弱,责任意识缺失等。所以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很必要也很重要,缺少学校的引导,大学生很难形成成熟而正确的恋爱观。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主要因素和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大学生自己和学校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与马克思主义恋爱观存在较大的差异。当然文章也存在诸多不足,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希望各位读者能加以指正。

参考文献                                   

[1]潘露莹.大学生恋爱观的伦理研究[J].伦理学,2015(6).

[2]宋薇薇,闫红玉.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 [J].管理观察,2015 ( 2) : 121122

[3]倪秀娟.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的路径探析 [J].思想文化,2014 ( 9) : 143

[4]刘玥.大学生畸形恋爱观的成因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 ( 13) : 8586

[5]李超.大学生恋爱观研究及其教育引导—以山西省高校为例[D].山西农业大学,2013

[6]刘斌,刘镇江,刘紫萱. 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的伦理审视[J]. 学理论,2013.

[7]单中元.论大学生恋爱中的不良倾向及其教育引导[J].学理论,2012(6).

[8]李保有. 大学生婚恋观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分析[J]. 学理论,2012.

[9]宋希仁.马克思恩格斯道德哲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10]廖申白.伦理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11]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黄希庭,郑勇等.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3]李萍等.大学生的恋爱观[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1987.


校团委调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