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 静 责任编辑/冯小竹
书画协会隶属于湖北经济学校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成立于1978年10月9日, 是学生联合会直接领导下的书画社团,秉持着“写好字、画好画、做好人;传承中华国粹、书画写意人生”的宗旨一路延续至今。在校址搬迁,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书画协会将历史的底蕴和与时代的变化相融合,呈现了经院新发展下朝气蓬勃的风貌。
“定居”
在2002年经院搬迁到新校区前,书画协会其实就是一个大约三十多个书画爱好者聚在一起的小团体,由于没有固定的社团活动场所,成员们只能拿着纸和笔到处寻找空教室练习,在他们眼中有时候学校食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诚然,经院在合并之前,面积较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并没有空闲的资源提供给校园社团组织。由于没有固定的场所,社团的日常活动便很难开展,这对当时书协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尽管硬件条件并不优越,当初那群对书画满怀一腔热情的人,却依旧凭借手中一副纸笔和心中一番执着坚持了下来,就此开创了书画协会的历史。
庆幸的是,经院搬迁了,崭新的建筑开始在新的土地上拔起,校园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三校合并后,学校的扩建让学子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志趣相投的人也开始关注并加入到书画协会中,成员的数量也开始迅速上升,一个新的纪元就此开始。
终于,到了2012年,在咬牙坚持过这么久之后,书协凭借其日渐扩大的影响力,终于成功申请到了位于图书馆的办公室作为社团专门的活动地点,可以说这是书协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进步。“能在学校申请到专门活动地点,这并不简单意味着书协有了自己的安置点,更意味着我们得到了认可,这是给所有在书协坚持下来的人们最好的礼物。”
“定居”下来后,就像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和大本营,书画协会凭借坚实的基础,配合上新时代的步伐,开始以一种更好的姿态迎接发展的春天。
传承和创新
有了活动地点后,接下来就应该是活动内容的创新。由于之前受到学校的地点、人员和经费等多处的限制,社团活动也仅仅只能局限在开展最基本的书法教学班上,即教授成员们书法的基本笔法。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教学班,被一届又一届的书画人延续了下去,成为了书画协会至今未曾改变的传统。
但是,随着扩建后带来的新鲜血液的涌入,书画协会又必须不断紧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2015年,书协开始举办“送春联”活动,在每学期临近春节时,成员们便开始义务为经院学子书写春联,斗笔兼毫,黑色的墨汁游走于红色宣纸之上,在冬日的校园画出一道道喜庆的符号。
书画作为国粹之一,在很多人眼中常常被视为阳春白雪一般的存在,也常常让人望之莫及。然而通过这种新式渠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书画的魅力,同时也成为了书画协会的一种宣传。除此之外,随着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书画协会还会定期带领成员们前往省博物馆、美术馆进行参观展览,培养艺术鉴赏能力。在每年举办的“春之声”、“秋之韵”大赛中,书画协会也是不可或缺的协同举办方之一。
“记得我从上一届社长中接过这一职位时,我有考虑过很多,比如改变,比如创新。但那个时候,学长告诉我,我们是一个传承的协会,一定要尽可能的在保留延续下来的东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变。”第40届社长齐灏说道。
或许正因这一代代的传承,在过去的40年里,书画协会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选择了一条逐渐去适应时代的道路。而在这个选择中,书画协会本身独特的历史感和浓重的文化底蕴被延续了下去,成为了现在学校众多社团中一颗质朴而又璀璨的明星。
来自书协的“继承者”们
书画协会一路走来,始终保持着其特有的精神理念——持之以恒以及艺术之心。在这延续的过程中,总有一群默默陪伴的人们在为其付出。
每次开展活动或者是要准备实施一些新的想法的时候,社团的指导老师都会大力支持并且提供具体的活动建议,在书协人的眼中,指导老师更像是一个大家长般的存在。比如现任的张军教授,即使在繁忙的工作之际,也会抽出时间到书法教学班亲自教学。
“张军老师是一个对书画抱有极大热情的人,自己也有很高的素养,虽然很忙碌,对书画协会的事却十分上心,成员们也很喜欢与老师沟通交流,他常常跟我们说,不要忘记你作为一个书协人的本心。”
可以说在书协的发展里,指导老师扮演的应该是守护者的角色,他们在尽可能保障社团能够处于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中逐步成长。而如果说到真正的“继承者”,那么我们想到的一定是历任挑起社团大梁的领导者们。
学校在搬到新校址之初,社团们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书画协会很难有一个活动交流的平台。当时任职的第31届社长杨赟慧便开始动用自己的关系在校外大量寻求机会,开展了一系列交流活动,让书画协会学习和借鉴到了许多对社团成长有用的经验。同样的,还有第33届社长毛胜红,当时其本身也是湖北高校书画联谊会的主席,因此使书画协会的活动开展便捷了许多。而接下来的第34届社长陈祖训,更是成功申请到了书协的活动地点,使书协的发展有了新的起点……一代代书协的社长中不乏极具思想者和能力者,他们用行动很好的阐释了“继承者”的意义。
其实,不仅是指导老师、社长,或许从另一方面来说每个加入书协的成员都是一个“继承者”,因为正是有了他们,继承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才有了被延续下去的可能。
常常有人说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理由是快餐文化是快节奏生活的代表,并且越来越受人追捧,而肯沉下心去提高自己,肯花时间去琢磨一笔一划的人越来越少。书协也正遭遇着这样的挑战。
“书画其实是一门需要静心和恒心的艺术,哪怕是最基础的‘横’,也需要反复练习。”书画到底代表着什么?这其中不仅仅是那些横竖撇捺、晕染勾勒,更多的是在那笔墨中沉淀下来的思想。记得有人曾说,当你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游走时,会发现,你一直觅而不得的净土,原来竟就藏在这一刻的欢寂。
时代总是在不停地向前走的,也许有些东西会被时间舍弃,但也一定有些东西会被永远传承。而无论时代走的多远,书画永远不会失去它的价值。建社四十载,书协陪伴着经院从老校址到新校址,跨越一个世纪。他熬过最困难的时光,也终于目睹了这所学校自合并以来的飞速发展,从校园里汲取养分,再去反馈给所有的经院学子,书协在历史的发展里达成共赢。
以历史为骨,潜心静气,方能使艺术经典,展翅高飞。这是对书协的赞扬,也是每个书协人对书画协会的未来最由衷的期盼。